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渊源、内在逻辑和重大意义

张佳佳(1)

【经济与管理】

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了吗?

张冬梅,钟尚宏(9)


绿色信贷政策与污染型僵尸企业治理:淘汰与转型的双重效应

南晓莉,岳 俐(23)


环境补贴能提升企业碳绩效吗

——基于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李祝平,胡燕芳(33)


数字经济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

——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

高 霞,李星杰(42)


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基于供需端视角

徐 政,刘 凯,林朝阳(52)

【政治与法律】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运营平台电子取证的趋势与应对

黄 健(62)


电商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内涵及判定

兰 昊(70)


个人数据谁做主?

——智能驾驶个人数据的权利归属问题

陈 磊,郑 淼(78)


数据财产权动态限制取得体系构建

姜程潇(89)


比例原则视角下网络远程勘验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李晓东(97)


我国双层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与方案

刘博涵(105)


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刑事风险及其应对

徐翕明(114)

【科技伦理】

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审思与实践路径探究

雷莹莹,廖小琴(12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渊源、内在逻辑

重大意义

张 佳 佳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使命。人民是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人民的问题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问题。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观,这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人民观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思想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文化积淀,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人民观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内在动力,以人民立场为深层动因,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人民至上的原则为实践认识。习近平人民观的发展保障了党的执政生命力,提升了国家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深刻领悟习近平人民观,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人民观;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与管理



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了吗?

张 冬 梅1,钟 尚 宏2

(1.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中国进出口银行 广东省分行,广东 广州 510308)


摘 要: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生态文明发展新阶段,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动力,绿色信贷政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需要进行量化衡量,旨为绿色信贷政策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理、归纳近些年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典型事实后,基于2007~2019年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以受政策支持的绿色企业为实验组,未受支持的非绿色企业为控制组,利用PSM-DID模型开展准自然实验,得出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促进作用是通过信贷规模与融资成本两种渠道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且通过异质性分析分别细化了政策因企业区位、企业所有权、企业规模的促进作用程度差异;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政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PSM-DID模型


绿色信贷政策与污染型僵尸企业治理:淘汰与转型的双重效应

 南晓莉,岳俐 

(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以2007年绿色信贷政策出台为事件构造了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污染型僵尸企业的淘汰效应与转型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政策显著增加了污染型僵尸企业的退出概率,且对于存续的污染型僵尸企业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信贷政策淘汰效应的作用机制,来自融资可得性降低和融资成本增加导致的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影响;绿色信贷政策转型效应的作用机制,来自政策强化外部监督引致的代理成本下降。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的淘汰效应和转型效应在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劳动力密集较低行业更显著,且淘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更显著,转型效应在国有企业更显著。将绿色信贷政策与解决僵尸企业难题的有效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如何缓解信贷资源错配,加快推进僵尸企业治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政策;僵尸企业;污染型;淘汰效应;转型效应 


环境补贴能提升企业碳绩效吗

——基于A股上市公司实证分析

李祝平,胡燕芳 

(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摘 要:环境补贴既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宏观调控手段,也是减轻企业环保负担、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推动力。选取2014~2019年接受环境补贴的1094家A股上市公司3735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环境补贴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补贴与企业碳绩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滞后性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成立时间长的企业、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与中低污染企业环境补贴作用效果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补贴中的节能减排补贴与企业碳绩效显著正相关,环境治理补贴对企业碳绩效起负向作用。据此,提出环境补贴应以降碳为重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的等建议。

关键词:环境补贴;碳绩效;节能减排补贴;环境治理补贴;滞后性


数字经济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

——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

高 霞 , 李星杰

(内蒙古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基于2015~2019年中国256个主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赋能作用以及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整体来看,创业环境在数字经济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赋能中未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然而,就创业环境的分指标而言,除政务环境外,公共服务、金融支持、市场环境和人力资本均在数字经济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赋能中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西部城市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赋能作用明显强于中东部城市。

关键词:数字经济;城市创业活跃度;创业环境;政务环境 


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基于供需端视角

徐 政1,2, 刘 凯3, 林朝阳

(1.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2.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09;

 3.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110136;

4.南洋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新加坡 639798)


摘 要: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提升全国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出发,构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我国2013~2019年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得出结果:从综合水平来看,我国农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都处于增长趋势,有7个省份各年综合得分年均增长水平为负增长。从各个维度来看,供给侧与需求侧评分较高省份之间比较优势差异显著,区域农业发展不均衡。从地区差异来看,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差距较大,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逐渐衰弱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我国仍有9个省份,各项指标得分较低,属于农业发展欠发达地区。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高质量发展;供给端;需求端;熵权法



政治与法律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运营平台电子取证的趋势与应对 

黄 健 

(中国政法大学 法律硕士学院,北京 100088)


摘 要: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单元,其内部主体的多层次性及异质性,导致了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从而增加发生各类纠纷的可能。基于技术特性与功能定位,产业生态内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平台能够将该生态运行的全部数据予以记录。由此,获取运营平台之上的电子数据,将成为化解产业生态内、外部纠纷的关键,从而产生基于运营平台电子取证的未来趋势。该趋势势必引发基于海量数据电子取证的技术与成本难题,亦会导致涉案企业面临证据偏在与取证不能的窘况。在技术层面,可借鉴美国电子开示语境下的技术辅助审查,实现以可接受成本并在大量数据中获取所需数据的自动筛选。在制度层面,当运营平台作为一方当事人时,证据偏在明显,可申请适用我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以获得运营平台控制下的电子数据,或实现与获得该数据等效的诉讼结果。当运营平台为案外人时,则需探索构建运营平台协助电子取证制度。

关键词:数字经济;电子取证;技术辅助审查;文书提出命令;协助取证


电商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内涵

及判定 

兰 昊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电子商务法》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义务,但是较为简略的表述导致在理解时出现了不同认识,容易引起法律适用上的不同结果。对此,需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以及相关条文的立法考量来加以把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义务代表了我国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探索,反映出了《电子商务法》希望促成和确保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平台自治防控知识产权侵权。因此,建立保护规则需要以现有规定为基础,并以主动治理为方向。具体判定保护规则的建立是否符合要求时,一是分析是否对法律规定加以细化以及是否违背或者降低法定要求,二是分析是否有包含现有法律规定之外的主动防控侵权措施,但是并不强制要求这些措施属于原创或者达到一定程度,三是分析所建立的规则有没有实际执行、有没有流于形式。这样的把握思路既能保证可操作性,也能减少对市场的潜在不利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平台经营者;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平台自治


个人数据谁做主?

 ——智能驾驶个人数据的权利归属问题

陈 磊, 郑 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070)


要:智能驾驶汽车在运行中会产生具有“可识别性”的个人数据,这些个人数据关乎着人身利益。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个人数据所形成的数据红利又使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由此形成了众多主体对其主张利益诉求的局面,因此对智能驾驶个人数据的确权尤为迫切、必要。智能驾驶个人数据的性质界定、个人数据权的法律定位、权利主体及权利配置、法律适用难题等现实困境,需要理论关照与实践回应。应将智能驾驶个人数据权定位为“综合性权利”,根据“可识别性”与场景化区分的二级规则对个人数据进行确权,并赋予智能驾驶个人数据指向者知情权、必要同意权、删除与修改权,赋予智能驾驶个人数据使用者采集权、携带权、使用权与收益权,使智能驾驶个人数据兼具人身性与财产性,在特殊场景下需要国家发挥控制权和调控权,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共同维护数据市场的有序发展,推动智能驾驶汽车的专门立法与行业规范的制定,最终实现对智能驾驶个人数据的确权目标。

关键词:智能驾驶;个人数据;数据权;权利归属 


数据财产权动态限制取得体系构建

姜程潇

(北京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动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驱动力。但数据产权制度的缺乏已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不仅导致数据资源供需失衡,也阻碍了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数据财产权体系可以动态限制权利取得理论所构建,从而构建以数据的人格属性、经济属性和数据行为的负外部性特征为基础的数据产权制度。并基于动态限制权利取得原则使数据财产权权利体系二分。以“取得”对数据权利界定的必要性为基准线,从而将数据财产权权利体系二分:界分之一为相对自由的可取得数据权;界分之二为权利取得存在限制的数据权。

关键词:个人信息数据;数据权利;数据财产权;动态限制权利取得原则 


比例原则视角下网络远程勘验中的

个人信息保护

李晓东1,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刑事司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2.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不同部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亟须实现部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有机衔接。网络远程勘验具有数据的海量性、内容的难以直接感知性、时空的脱域性以及收集的秘密性等特性,直接决定数据提取范围的确定、信息黑箱的开示和侦查人员自由裁量权的限缩,成为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难题。网络远程勘验的基本性质需要依据“行为—内容”为核心的实质性判断原则予以确定。在网络社会中,比例原则的适用面临公共安全利益的相对模糊性、网络社会利益的无形性、网络社会损益的集体性等困境的冲击,但也为比例原则的适用提供了契机,应当结合目的实质关联性审查、数据范围的比例最小化、利益衡量的层次化予以回应。网络远程勘验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需要构建网络远程勘验的适当性规则、必要性规则和均衡性规则,形成三规则彼此递进、层级完备的审查体系。

关键词:网络远程勘验;个人信息保护;比例原则 


我国双层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与方案

刘博涵 1,2

(1.厦门大学 法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贵州大学 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股东异质性致使管理权与经济权分离在现代公司制度中普遍存在,企业家特质愿景与外部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稀缺性的此长彼消直接催生了双层股权结构。特别表决权股东对公司拥有远高于其持股比例的控制权,存在攫取控制权私利的风险。对特别表决权股东进行束权和监督,加强信息披露与便利投资者权利救济是强化双层股权结构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的主要方式。我国当前法律制度对特别表决权股东在制度制衡、内部监督、信披有效性以及投资者救济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此应改进“日落条款”与“燕尾条款”制衡特别表决权股东,在独董与监事的提名、选举机制上切断其被特别表决权股东俘获的可能性,从信披质量和投资者接收两个方面提高信披制度的有效性,同时在适格原告主体、诉讼费用负担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便利投资者通过诉讼实现权利救济。

关键词:双层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特别表决权股东;科创板 



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刑事风险及其应对

徐翕明1,2

(1.广西民族大学 法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2.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智能合约为载体的犯罪正呈现多元化。分布式账本的“去中心化”风险与合约代码的“转化”风险,产生了以智能合约为工具的犯罪;非对称算法的“私钥”风险,产生了以智能合约为对象的犯罪;自动执行的“不可逆”风险,产生了以智能合约为空间的犯罪。为了应对上述风险,需要从计算机技术与刑法理论协同推进。技术方面,谋求“完全匿名”到“可控匿名”的去中心化蜕变;实现“完全不管”到“必要监管”的平台义务转换;完善合约代码的堵漏机制。刑法理论方面,在客观归责层面引入行为共同说,并全面承认片面的共犯理论;确定私钥、以太币的虚拟财产属性;借鉴实质预备犯理论,作为处罚智能合约预备阶段的依据。

关键词:智能合约;刑事风险;犯罪类型;应对逻辑;双轨制




科技伦理


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审思与实践路径探究 

雷莹莹1, 廖小琴

(1.东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2.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区块链凭借去中心化等技术特性重构信任关系,并席卷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多元领域。但随着全球区块链推广进程加速,逐渐暴露出“去中心”与“新中心”、“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等实践矛盾,存在区块链数据所有权归属、区块链违法犯罪制裁等发展困境,需创设涵盖物质、道德、思想、人才与环境向度的价值实现条件。为强化区块链向善路径的适用性,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观测中国区块链发展现状,聚焦认知滞后、人才短缺与监管不足问题,采取教育引导、政府主导与制度规范3大方法,以期完成区块链造福人民的技术使命。

关键词:区块链;价值;问题;实践路径



图文编辑:彭傲

责任编辑:陈晓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

微信号dutxbsk

联系电话(0411)84708305

    电子邮箱:gjxbs@dlut.edu.cn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文章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